热线:021-56056830,66110819
手机:13564362870
热线:021-56056830,66110819
手机:13564362870
摘要
本文系统研究了氧化温度对埋入式混凝土用全固态金属氧化物pH电极性能的影响规律。通过在不同氧化温度(300-900°C)下制备IrO₂-Ta₂O₅复合金属氧化物pH敏感膜,考察了氧化温度对电极表面形貌、晶体结构、电化学性能及长期稳定性的影响机制。结果表明,氧化温度显著影响金属氧化物膜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,进而决定了电极的pH响应特性、抗干扰能力和在混凝土环境中的耐久性。本研究为优化埋入式混凝土pH传感器的制备工艺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。
1.引言
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其内部pH值密切相关,实时监测混凝土内部pH变化对评估钢筋腐蚀风险和结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。全固态金属氧化物pH电极因其体积小、响应快、机械强度高等优点,成为埋入式混凝土pH监测的理想选择。其中,IrO₂-Ta₂O₅复合氧化物体系表现出优异的pH敏感性和化学稳定性,但其性能受制备工艺参数特别是氧化温度的显著影响。
氧化温度作为金属氧化物电极制备的关键参数,直接影响氧化物膜的结晶度、氧空位浓度和表面活性位点分布,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电极的pH响应机制和长期稳定性。目前,关于氧化温度对埋入式混凝土专用pH电极性能影响的研究仍不够系统,特别是针对高碱性(pH>13)混凝土环境的优化研究更为缺乏。
2.实验方法
2.1电极制备
采用热氧化法制备IrO₂-Ta₂O₅复合金属氧化物pH敏感电极:
基底处理:钛片(10×10×0.5mm)依次用400#、800#、1200#砂纸打磨,然后在10%草酸溶液中90°C蚀刻2h
前驱体涂覆:将IrCl₃·xH₂O和TaCl₅按7:3摩尔比溶解于乙醇-水混合溶剂,采用旋涂法在钛基底上均匀涂覆
热氧化处理:在管式炉中分别以300°C、500°C、700°C和900°C氧化2h,升温速率5°C/min
2.2表征方法
表面形貌分析:场发射扫描电镜(FESEM)观察膜层形貌
晶体结构分析:X射线衍射仪(XRD)分析物相组成
化学状态分析: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测定元素价态
电化学测试:
pH响应性能:在pH2-pH13标准缓冲溶液中测量开路电位
循环伏安法:扫描速率50mV/s,电位窗口-0.2-1.2V(vs.Ag/AgCl)
电化学阻抗谱:频率范围10⁵-10⁻²Hz,振幅10mV
混凝土模拟环境测试:在饱和Ca(OH)₂溶液(pH≈12.6)中长期浸泡测试
3.结果与讨论
3.1氧化温度对表面形貌的影响
FESEM分析显示:
300°C:表面呈无定形结构,存在明显裂纹(宽度1-2μm)
500°C:开始出现纳米颗粒结构(粒径50-80nm),裂纹减少
700°C:形成致密纳米颗粒堆积结构(粒径100-150nm),无宏观裂纹
900°C:颗粒显著粗化(粒径200-300nm),出现烧结现象
机理分析:低温下前驱体分解不完全,膜层内应力大导致开裂;适当升高温度促进颗粒结晶和致密化;过高温度则引起颗粒过度生长。
3.2氧化温度对晶体结构的影响
XRD图谱表明:
300°C样品仅显示Ti基底峰,氧化物呈非晶态
500°C开始出现IrO₂(110)和(101)晶面衍射峰
700°C时IrO₂结晶度最高,同时出现Ta₂O₅(001)峰
900°C时出现金红石型TiO₂杂相
定量分析:通过Scherrer公式计算IrO₂晶粒尺寸,500°C、700°C和900°C样品分别为12.3nm、18.7nm和25.1nm。
3.3氧化温度对pH响应性能的影响
电极在pH2-13范围内的响应特性:
所有样品均呈现近似能斯特响应(斜率45-58mV/pH)
700°C样品表现出最佳性能:
响应斜率:57.3±0.8mV/pH(25°C)
线性度(R²):0.9992
响应时间(t₉₅):<15s
温度过低(300°C)时响应斜率偏低(45.2mV/pH)
温度过高(900°C)时出现明显迟滞现象
响应机制:金属氧化物表面羟基基团的质子化/去质子化平衡:
≡Ir-OH+H⁺⇌≡Ir-OH₂⁺(酸性条件)
≡Ir-O⁻+H⁺⇌≡Ir-OH(碱性条件)
3.4氧化温度对电化学活性的影响
循环伏安曲线显示:
700°C样品具有最大的氧化还原峰电流(1.2mA/cm²)
电化学活性表面积(ECSA)顺序:
700°C(85.3cm²)>500°C(62.1cm²)>900°C(41.5cm²)>300°C(28.7cm²)
电荷转移电阻(Rct)从EIS测得:
700°C样品最低(1.2kΩ),300°C样品最高(8.7kΩ)
3.5氧化温度对长期稳定性的影响
在饱和Ca(OH)₂溶液中30天测试结果:
700°C样品电位漂移最小(<2mV/day)
300°C样品7天后响应斜率下降30%
900°C样品出现明显表面腐蚀
XPS分析表明700°C样品表面Ir⁴⁺/Ir³⁺比值保持稳定(约3.2)
失效机制:
低温样品:结构不稳定导致活性组分溶解
高温样品:晶界腐蚀和TiO₂生成导致活性下降
4.混凝土埋入应用性能
4.1抗干扰性能
700°C制备电极在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的表现:
Na⁺(0.1-1M):电位偏移<3mV
K⁺(0.1-0.5M):电位偏移<5mV
Ca²⁺(0.01-0.1M):电位偏移<8mV
4.2现场测试结果
埋入C40混凝土试块28天监测数据:
与取样滴定法结果偏差<0.2pH
温度补偿后数据一致性良好(R²=0.98)
无损检测表明电极-混凝土界面结合良好
5.结论
氧化温度通过影响IrO₂-Ta₂O₅膜的结晶度和微观结构,显著调控pH电极的性能。700°C热氧化制备的电极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。
适当的氧化温度(700°C)可形成纳米晶-非晶复合结构,提供高密度活性位点同时保持良好的化学稳定性。
在混凝土高碱环境中,优化氧化温度的电极表现出优异的长期稳定性,电位漂移<0.5mV/day。
本研究建立的氧化温度-结构-性能关系为开发高性能埋入式混凝土pH传感器提供了重要指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