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水库生态特征


水库生态(reservoir ecology)是由水库水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,通过物质循环与能流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。水库生态系统由坝内水域、库岸及水库回水变动区的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两部分组成。


水库的环境条件与天然湖泊有许多相似之处。水库生态系统还有其不同于天然湖泊的特点,水库的水位相对不稳定,浑浊度大,生物生产力一般低于天然湖泊。水库的热量、氧气和营养物收支依其排水方式而异。如果水闸设在水坝底部,则排出的就是温度低、营养丰富、氧气贫乏的水,而温度高、营养物质缺乏、氧气充足的水留在水库。这样会使水库失去必需的营养物,从而导致生产力降低。若从水库表面排水,则与天然湖泊基本相同。


水库作为生物栖息地,可以按光照条件和水力条件划分为库岸及回水变动区、沿岸带、敞水带和深水带-个不同的生境。依据各生境特点的不同,水库生物群落又可分为库岸及回水变动区群落、沿岸带群落、敞水带群落和深水带群落4个群落类型:


1、库岸及回水变动区:库岸及回水变动区在库水位低时露出,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特征,在库水位较高时淹没,又变为水生生态系统。具有季节性交替变换特点。库岸及回水变动区群落在未淹没时,河道内以河流生物群落,岸边以沼生、湿生植物为主。由于岸边及回水区的土壤及水分条件较好,因此,许多地方都已开垦了农田,群落生产者以农作物为主,动物以两栖动物和陆生动物为主。在高水位淹没后,这里又变为库区水生生态系统,群落以水生生物群落为主。


2、沿岸带:沿岸带指靠近岸边,日光能透射到底部的浅水区,这里光线充足,温度高,水中富含溶解氧和营养物质。沿岸带群落生产者主要包括底生植物和各种藻类,其次是漂浮植物。底生植物从岸边到深处依次分布有挺水植物带、浮叶植物带和沉水植物带。藻类主要包括硅藻、绿藻和蓝藻。漂浮植物主要有浮萍、满江红、水浮莲等。沿岸消费者生物极为丰富,包括淡水生生物中的浮游植物、浮游动物、底栖生物等生态类群。大多种类几乎分布在整个沿岸带,动物的垂直成带现象比水平成带更为显著。


3、敞水带:敞水带是沿岸带以外的全部水域从水面直到光的有效透射深度(补偿深度)以上的水层。在补偿深度处,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正好满足呼吸作用的消耗,其光照强度通常为饱和光强度的$%。以上两个区域都属光亮带。敞水带群落生产者包括浮游植物和一些浮游自养菌,浮游植物主要有甲藻、硅藻、绿藻和蓝藻等,个体小,但生产力相当高,是水库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区。敞水带消费者主要包括浮游动物和各种鱼类。浮游动物主要为桡足类、枝角类和轮虫,与沿岸带种类有明显区别,其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随浮游植物而变动。鱼类通常与沿岸带相同,以浮游生物为食的中上层鱼类成为优势种群。


4、深水带:敞水带以下,即由补偿深度直至水底的区域是深水带,这里光照微弱或无光线,不能进行光合作用。深水带群落以异养生物和嫌气性细菌为主。

二、湿地生态特征


按《拉姆萨尔公约》的定义,湿地为“沼泽、湿原、泥炭地或水域。其中水域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的,永久的和暂时的,水体可以是静止的或流动的,是淡水、半咸水或咸水,包括落潮时水深不超过’米的海域”,另外还包括毗邻的梯岸或海滨。按照此定义,江河湖库皆可列为湿地范畴。


湿地生态是湿地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系统,处于陆地生态系统(如森林和草地)和水生生态系统(如湖泊和海洋)之间的过渡区域,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。它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,具有生物多样性富集的特点,生长着众多的植物、动物和微生物,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地和越冬地,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;湿地还具有极高的生产力,可向人类持续提供多种食物、医药、能源及工业原料。湿地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环境效益,对江河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,具有蓄洪防旱、控制土壤侵蚀,促淤造陆等多种功能;湿地对调节地方气候,补充地下水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;湿地还是碳、氮等元素的重要储蓄库与降解污染物质的天然工厂,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净化空气做出巨大贡献,故有“大自然的肾脏”之称。由于湿地水土资源丰富,可以辟为良田、牧场、林地、芦苇生产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,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,可以为人类的经济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。此外,湿地还是具有特别风韵的生态旅游资源,可见,湿地是具有多种经济功能与生态服务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,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,作为重要自然资源,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效益和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