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是水产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,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鱼、虾、蟹等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发育,从而关系到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。因此养殖生产过程中对水质进行,调控显得十分重要。我们养殖生产必须参照成熟的量化了的指标进行水质调节,最大限度地满足所养水生动物对水体中不同理化因子的需要,才能促进其生长发育,达到我们从事养殖生产的最终目的。


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,水体环境中对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理化因子主要有溶氧、酸碱度、氨、亚硝酸盐、硫化氢等,而这些因子随着水温的变化、饵料的投饲以及水生动植物的新陈代谢和光合作用在不断地变化,想获得好的效益必须控制好这些理化因子。


1、溶氧


水生动物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存,缺氧可使其浮头并致死。因此溶氧是水生动物的生命元素之一。


1、养殖水体溶氧要求:


一般来说,养殖水体中的溶氧应保持在5-8mg/L,至少应保持4mg/L以上。若溶氧低轻则使生长变慢,易发疾病,重则浮头死亡;而溶氧过高又会引起鱼气泡病。


2、导致溶氧不足的原因


①温度: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。此外水产动物和其它生物在高温时耗氧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。


②养殖密度:养殖池中放养密度越大,生物的呼吸作用越大,生物耗氧量也增大,池塘中就容易缺氧。


③有机物的分解耗氧,池中有机物越多,细菌就越活跃,这种过程通常要消耗大量的氧才能进行,因此容易造成池中缺氧。


④无机物的氧化作用:水中存在低氧态无机物时,会发生氧化作用消耗大量溶解氧。从而使池中溶氧量下降。


3、鱼虾蟹缺氧时的反应


轻度缺氧时,鱼虾出现烦燥不安,鱼会浮头,虾会趋边,蟹会上岸,呼吸加快少摄食或停止摄食;重度缺氧时,会导致鱼虾蟹的死亡,造成损失。如池塘中水长期处于溶氧不足状态下,所养水生动物生长会停止。


4、溶氧与其它有毒物质的关系


保持水中足够的溶解氧,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,转化降低有毒物质(如氨、亚硝酸盐和硫化物)的含量,例如:水中有机物分解后产生氨和硫化氢;在有充足氧存在的条件下,经微生物的氨氧分解作用,氨会转化成亚硝酸再转化成硝酸,硫化氢则被转化成硫酸盐,产生无毒的最终产物。因此养殖水体中保持足够的溶氧对水产养殖非常重要。如果缺氧,这些有毒物质极易迅速达到危害的程度。

5、怎样增氧


最好的最方便的办法是注入新水,有条件的可使用增氧机增氧。条件不具备或紧急情况下可使用“安进巨能氧”、“应急120”、“氧复壮”等对水体底层可起到增氧作用,同时也可起净化水质的作用。


2、酸碱度(pH值)


pH值是测量水质的重要指标,这是因为鱼虾蟹都有各自的pH值适应范围,而且pH值决定着水体中的很多化学和生物过程,如氨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,由于pH值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,其毒性程度亦不同,因此说pH值是水质的晴雨表。


1、水质PH值控制基准


水中生物光合、呼吸作用和各类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,而它的变化对鱼虾蟹和水质均有很大的影响,淡水养殖PH值一般应保持在7-9之间。


2、pH值对水产动物的直接影响


pH值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动物都有直接损害,甚至致死。酸性水(pH值<6.5)可使其血液的pH值下降,削弱其载氧能力,造成生理缺氧症,尽管水中不缺氧但仍使其表现缺氧症状,同时由于耗氧降低,代谢急剧下降,尽管食物丰富,仍处于饥饿状态。pH值过高的水则腐蚀鳃组织,引起鱼虾蟹大批死亡。pH值在低于4或高于10.6时,鱼虾蟹都不能存活。


3、pH值对水质的影响


过高或过低的pH值,均会使水中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,有机物不易分解,pH值高于8,大量的NH4+会转化成有毒的氨。pH值在低于6时,水中60%以上的硫化物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,增大硫化物的毒性。总之,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增大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。

4、如何调节水中的pH值?


①如果水偏酸(pH<6.5),可使用“硬水速补”或生石灰等碱性水质调节剂进行调节。


②如果水偏碱(pH>9.5),最好换水或注入新水,或使用“安进菌霸”、“乳酸菌群”配合红糖活化,进行调节,降低水的pH值。


3、氨


1、氨的来源:


氨由水产动物排泄物和底层有机物经氨化作用而产生。养殖池中养殖密度越大,氨的浓度越高。氨是水产动物的隐形杀手。


2、水中氨(NH3)的控制基准:


氨对水产动物的毒害依其浓度不同而不同。


①在0.01-0.02ppm的低浓度下,动物可慢性中毒出现下列现象:a.干扰鱼虾蟹渗透压调节系统;b.易破坏鱼鳃的粘膜层;c.会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。鱼虾蟹长期处于此浓度的水中,其生长会受到抑制。


②在0.02-0.05ppm的次低浓度下,氨会和其它造成疾病的的病因共起加成作用,而加速其死亡。


③在0.05-0.2ppm的次致死浓度下,会破坏鱼虾皮、胃、肠道的粘膜,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。


④在0.2-0.5ppm的致死浓度之下,鱼虾蟹会急性中毒死亡。


发生氨急性中毒时,鱼虾蟹表现为严重不安,由于碱性水质具有较强的刺激性,使鱼虾蟹体表粘液增多,体表充血,鳃部及鳍条基部出血明显,鱼在水体表面流动,死亡前眼球突出,张大口挣扎。


3、如何防止水中氨过高?


在养殖生产中,要定期检测和控制水中的氨氮指标,池塘氨氮含量一般要控制在基准值以下。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:


①及时排污,尤其是虾蟹等育苗时和集约化设施养殖,应及时将池底污泥、剩饵彻底排掉;


②选用高质量的饲料即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,尽量减少残饵;


③定期使用水质、底质改良剂或有益微生物;


④养殖水体中使用铵态氮肥时,应避免pH过高。

4、亚硝酸盐(NO2-)


1、亚硝酸盐的来源:


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过程中的中间产物,在这一过程中,一旦硝化过程受阻,亚硝酸盐就会在水体内积累。这种情况在虾、蟹育苗过程中经常发生。它是水产动物的致病根源。


2、亚硝酸盐的控制基准:


根据现有资料表明,亚硝酸盐的毒性依鱼虾蟹种类和个体不同而不同。因此,对各种水产动物的安全浓度差异很大。为确保鱼虾蟹等水产动物的安全,尤其在苗种培育阶段,建议将亚硝酸盐含量控制在0.2ppm以下。


3、亚硝酸盐的毒性:


当养殖水体中存在亚硝酸盐时,鱼虾类备注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其氧化高铁血红蛋白,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。鱼类长期处于高浓度亚销酸盐的水中,会发生黄血病。亚硝酸盐在水产养殖中是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环境因子。


当水中亚硝酸盐达到0.1ppm时,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,血液载氧能力逐渐丧失,会造成鱼虾慢性中毒。此时鱼虾摄食量限低,鳃组织出现疾病,呼吸困难,骚动不安。


当亚硝酸盐达到0.5ppm时,鱼虾蟹某些代谢器官的功能失常,体力衰退,此时很容易患病。很多情况下全池暴发疾病而死亡,这就是亚硝酸盐过高造成的。


亚硝酸盐过高可诱发草鱼出血病。虾蟹中毒时,鳃受损变黑,导致死亡。

4、如何防止亚硝酸盐过高?


①使用的微生物制剂有“红螺壮”、“乳酸菌群”、“聚能菌素”等有益菌类,其作用机理是修复水体微生态环境,间接增加水体溶解氧,并使底质疏松透气,有利于有机质的完全分解,间接的促进硝化作用。


②有条件的塘口要定期换水。清除池底淤泥,减少池中的有机物,同时定期换水,这是预防亚硝酸盐浓度过高的根本途径。


③在亚硝酸盐过高的危急情况下,首先“亚硝净”、“底改酵素”和“安进巨能氧”快速吸附、络合、沉降、转化大量亚硝酸盐,然后再配合使用“亚硝盐速降”和“硅藻壮”等产品,快速疏通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通道,然后再通过单细胞藻类的合成代谢利用硝酸盐,尽而实现畅通无阻的氮循环,从根本上解除亚硝酸盐的积累超标问题。


5、硫化氢(H2S)


1、硫化氢的来源:


硫化氢是一种可溶性的毒性气体,带有臭鸡蛋气味。有两个主要原因导致产生硫化氢:1)存在于养殖池底中的硫酸盐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硫酸盐;2)异氧菌分解残饵或粪便中的有机硫化物。硫化氢与泥土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,致使池底变黑,这是硫化氢存在的重要标志。


2、水质中硫化氢控制的基准:


养殖(特别是苗种培育)生产中,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.1ppm以下。


3、硫化氢的毒性:


硫化氢是水产动物的剧毒物质。大约0.5ppm的H2S可使健康鱼类急性中毒死亡。当水中的硫化氢浓度升高时,其生长速度、体力和抗病能力都会减弱,严重时会损坏鱼虾的中枢神经。硫化氢与水生动物血液中的铁离子结合使血红蛋白减少,降低血液载氧功能,导致鱼虾呼吸困难,造成死亡。


硫化物在水中通常以HS-和H2S两种形式存在,它们存在的比例受PH值调节。H2S有毒而HS-无毒。同量的H2S,PH值越低,毒性越大。

4、保持池水H2S不过量的方法:


①充分增氧:高溶氧可氧化消耗硫化氢,并可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与繁衍。


②控制pH值:pH值越低,发生H2S中毒的机会越大。一般应控制pH在7.8-8.5之间,如果过低,可用生石灰等提高pH值,但要确认水中氨不过量,否则又易引起氨中毒。


③经常换水,使池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降低,同时新水中的铁、锰等金属离子能沉淀水中的硫化氢。


④收获后彻底清除池底污泥,如不能清污,应将底泥翻耕凉晒,以促使硫化氢及其它硫化物氧化。


⑤合理投饵,尽量减少池内残饵量。